孩子小學入學已有一個月,表現(xiàn)算是不錯吧,和同學相處、學習習慣都還不錯。
但問題也不少。
尤其是數(shù)學方面,漏題,理解錯題目,bug大的很。
剛好趕上了十一長假,為了打發(fā)她的時間,我每天給她布置了一個小任務(wù)——每天讀兩道題。
不多不少,兩道,只是讀,不要求寫。
要有聲音地朗讀,再把自己的答案和思考過程說出來。
如果答案對了,說明這道題理解了。
如果沒對,說明這道題沒有理解,那就再讀一次,說一說這道題問的是什么,題目里提醒了什么。
剛好朋友送給了我兩本練習冊,題目出的還挺有意思,量也不大,果斷地用了起來。
小朋友聽到不用做,光是讀,抵觸心理就沒有了。
這一招,符合我向來認可的去繁就簡原則,同時還能一舉兩得——練了數(shù)學,也認了字。
而且長遠來說,多讀題,理解出題的邏輯,這對孩子的數(shù)學思維很有用處。
六超級配合地讀,讀的都是簡單加法的應(yīng)用題,像小猴子、小兔子這樣的題目,每天讀兩道,毫無壓力。
讓我沒有想到的是,有一天她翻開了一年級下冊的練習冊,自己就悶頭看了下去,我瞄了一眼是兩位數(shù)的加減法,是她沒有接觸過的內(nèi)容,就想讓她換一年級上冊,結(jié)果這孩子,一個勁在那算得津津有味,我連喚了兩次,才終于把她喚回來,這娃還不情愿地拿起一年級上冊,對我說:“媽媽,我覺得那本更有意思”。
大概是沒讓她過癮,讀完兩道題后,她又拿起了邏輯狗,強烈申請做一會,于是在我愕然的注視中自己開開心心地做了十幾分鐘。
像哥倫布發(fā)現(xiàn)新大陸一樣,接下來幾次讀題,六六也是強烈要求讀下一冊。
當然,她一丁點神童都算不上,離當學霸也是十萬八千里。
兩位數(shù)的加減法,她根本不會,而且屬于再簡單的兩位數(shù)都不會。
比如孫悟空和豬八戒一起吃了17塊西瓜,孫悟空吃了8塊,問豬八戒吃了多少塊,誰吃的多。
想要她快速地算出17-8=9,那是完全不可能的(雖然我也這么期待著)。
她的解題方法是這樣的,畫出17個,再圈出孫悟空吃的,剩下的數(shù)一數(shù),那就是豬八戒吃的,再來數(shù)一數(shù)圈圈,比一比誰吃的多。
加減法高手,那是不存在的。
不過我很喜歡她這種狀態(tài),這樣的時候,她渾身散發(fā)出一種快樂而自信的光芒。
快樂,是因為在思考,通過思考,她獲得了思維上的愉悅感。這種感覺相信每個做過數(shù)學題的人都會有過,每當攻克一個數(shù)學難題,我們的大腦皮層就會產(chǎn)生難以抑制的興奮的感受。我相信這一刻的她,也是這樣的感受。
自信,是因為她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問題,雖然也稱不上是多好的方法,但是她自己思考出來的(老母親控制住了自己指教的沖動)。
無意聽到高年級的哥哥談起數(shù)學,她會高興地說:我也喜歡數(shù)學。這時候的她,眼睛里有光。
其實,在六初體驗數(shù)學時,我也曾丟給她一本厚厚的練習冊,每次要完成一章,六六雖然做了,但每次都是不情不愿的,能拖延就拖延,小臉上寫滿了痛苦。
現(xiàn)在,讀兩道題,說一說解決方法,量很小,內(nèi)容又相對有意思,孩子反而讀出了興趣。
這次的無心插柳柳成蔭真是讓我又開心又害怕:如果當初我逼著孩子一定要她練習多少量的題目,現(xiàn)在會怎么樣?也許能實現(xiàn)加減法特別流利,但絕對不可能會主動做數(shù)學吧。
其他的學習其實也是如此啊。
比起識字幾千,喜歡閱讀更重要。
比起加減法熟練,喜歡數(shù)學更重要。
比起英語詞匯量幾千,喜歡聽和讀英語故事和文章更重要。
比起成為學霸,喜歡學習和善于學習更重要。
讓孩子學得又快樂,又自信,這才應(yīng)該是我們作為父母提供的幫助和支持啊。
教育、學習,其實也是這樣一個過程,做小小的事情,長期地堅持下去,就是大勝利。
朋友送我的是這套書,內(nèi)容相對簡單,題目相對有趣,適合長假服用,日常如果孩子做作業(yè)有余力,也可以試試。
六媽:哲學碩士,透過現(xiàn)象看教育本質(zhì),注重思維模型培養(yǎng),堅持化繁為簡的育兒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