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過學習積極心理學我養(yǎng)育出一個樂觀不懼挑戰(zhàn)的孩子

2022-7-25 16:41 原創(chuàng) · 圖片4

樂觀重要嗎?你是一個樂觀的人嗎?你的孩子是一個樂觀的人嗎?

1987年,心理學家對72對在不同環(huán)境下長大的同卵雙胞胎、126對在相同環(huán)境下長大的同卵雙胞胎以及146對在相同環(huán)境下長大的異卵雙胞胎完成了一份樂觀問卷,得出實驗結論:大約有25%的樂觀與悲觀的分數(shù)是遺傳而來。那么另外的75%從何而來?

圖片

馬丁.塞利格曼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、美國心理協(xié)會前主席,提出了從“習得性無助”到“習得性樂觀”的教育方向和方法,創(chuàng)立了積極心理學,被譽為積極心理學之父。

積極心理學的誕生源于塞利格曼在實驗中對“習得性無助”的發(fā)現(xiàn),隨即引發(fā)轟動。

實驗中被電擊的狗并沒有主動選擇一種逃避電擊的方式,而是消極地坐在通電的地板上,一動不動。通過被動的動物行為,塞利格曼擴展到人類的行為,發(fā)現(xiàn)人類面對許多無法控制的事件時也會“經常試都不試就放棄”。無助的動物和人呈現(xiàn)出同樣的被動、緩慢、悲傷、無食欲等類似于抑郁的癥狀。

他的這一發(fā)現(xiàn)開創(chuàng)了“積極心理學”的應用模式,通過減少“習得性無助”來治療抑郁癥。

至此心理學從研究人類的弱點和問題的事后修復,變得開始關注人類的美德和優(yōu)勢,即塞利格曼的積極心理學。

圖片

塞利格曼提出的認知療法幫助很多人解決了心理問題,重獲幸福。這一理論認為輕微的抑郁情緒是由悲觀的思維習慣造成的。悲觀主義者把失敗和被拒歸因于永久的、普遍的和人格化的原因。這些習慣性的信念通常不是真的,只是個人的主觀看法而已。認知療法的核心就是這些思維習慣可以徹底改變,即使是重度抑郁癥患者也可以。

認知療法:

1,學會辨認自己下意識的想法

2,學會用相反的證據(jù)來反駁那些下意識的想法

3,學會不同的解釋方法,重新歸因

4,學會把自己從抑郁的想法中解救出來

5,學會質疑引起你抑郁的那些假設

到2013年為止,塞利格曼已經出版了21本書,發(fā)表了218篇關于人類動機和人格等方面的文章?!墩鎸嵉男腋!?、《活出最樂觀的自己》、《認識自己,接納自己》以及《教出最樂觀的孩子》都是積極心理學領域的經典著作。

圖片

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成就,擁有健康的身體和抵御挫折的能力,不希望孩子產生抑郁、退縮這樣悲觀的心理狀態(tài)。當你教導孩子樂觀,就是在教他認識自己,并對自己及世界所形成的理論感到好奇。你教他對自己的世界及塑造自己的生活采取積極的態(tài)度,而不要消極地等待、接受發(fā)生在他身上的事。

我自己就是積極心理學的受益者。本身并不是一個特別樂觀的我,卻養(yǎng)出了一個極度樂觀的女兒。在一項樂觀指數(shù)測試中,女兒竟然拿到了15分,遠遠高于樂觀指數(shù)的11分,可以認為是一個非常積極樂觀的人。

生活中的她不畏挑戰(zhàn),能用相對成熟的心態(tài)看待世界,很積極,享受過程從不糾結,始終能用“成長性思維”來審視自己的方方面面:正確地看待自己,錯在自身會承擔責任盡力修正;與她無關時,仍會覺得自己有價值。這些都符合積極心理學的定義。既然不是源自遺傳,那只能歸因于后天養(yǎng)育了。

通過研究塞利格曼的積極心理學,我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對于女兒養(yǎng)育過程的干預對她的樂觀養(yǎng)成起到了重要作用。我將樂觀積極的解釋融入我自己的思維方式,然后通過言傳身教映射到了她的日常生活,從而讓她自然習得了積極樂觀的解釋風格,收獲了積極的心態(tài)。

積極心理學認為建立幼兒的樂觀風格有三項原則:掌控感、積極情緒及解釋風格。沒原因或是不可控制的情況會造成消極和抑郁。

事實證明,家長能否通過日常言行將這三點融入孩子的養(yǎng)育過程,長期來看,竟然會對孩子的心態(tài)產生完全不同的影響。

掌控感

掌控感從出生開始就伴隨著孩子的成長過程,是幼兒從無助中成長及發(fā)展自身掌控環(huán)境的能力。從控制哭泣到控制肌肉,幼兒通過獲得對世界的掌控感獲得自我認知。

既然掌控感建立在幼兒自我與周遭世界的互動中,因此當他們嘗試或挑戰(zhàn)時,家長要盡可能地利用微小的、可達成的步驟將挑戰(zhàn)分層,首先以他容易控制的程度來開始進行,并且要盡可能給予孩子最多的選擇。

生活中我會鼓勵女兒去探索,每一次的探索和嘗試都會增強孩子的掌控力。當家長強調嘗試和探索的過程重于結果時,孩子就會非常享受探索的過程。如果孩子的行為是迫于家長壓力而缺乏主動性,或是由家長代勞,則很難做到真正的掌控。在孩子自由探索展示好奇心時,家長最好多觀察少插手。

女兒幼年學畫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從她最早在墻壁上涂鴉,到畫出一個真正的圓;從畫出簡單的造型,到完整的繪本創(chuàng)作,幾年的繪畫探索幾乎都是自發(fā)完成,沒有家長或外力的干預。在自我探索中她的掌控力逐步增強,幾年的繪畫實踐非但沒有讓她產生惰性,反而對自己的能力信心十足。始終不過多干預(報輔導班)可以讓孩子保有探索欲和好奇心,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按照自己的成長節(jié)奏逐步提高。此時掌控力的獲取比短期內某幅完美的畫更為重要。

我家小女的繪畫啟蒙
 

家長可以創(chuàng)造嘗試或探索的機會。我會在生活中提醒她攜帶畫本,隨時記錄所思所感;和她親子共讀,陪她積累感悟。家長不需要代勞孩子的嘗試過程,否則會破壞孩子掌控力的培養(yǎng)。從繪畫到寫作,從鋼琴到運動,女兒始終在自我探索中完成掌控力的一次次提升。

在安排學習任務時我也不會事無巨細地具體到每一項,而是會和女兒商定一個大目標,在大目標明確的情況下由她設計具體方案。也就是說將中間的探索過程全部交于女兒去掌控。因為有了自己的主動參與,她會積極思考,通過一次次經驗積累最終達成目標。孩子掌控力提高的過程,也是家長逐漸放手的過程。

經??吹郊议L有這樣或那樣的干預:為了不讓孩子失望難過,為孩子做一個他自己能力做不到的事情,或是家長不是盡量對孩子解釋失敗的原因并提出反證,而是延續(xù)孩子消極的解釋。這些都是錯誤的行為。

掌控行為是形成學齡前兒童樂觀心態(tài)的大熔爐。在父母的協(xié)助下,孩子有可能養(yǎng)成面對挑戰(zhàn)不退縮以及克服困難的習慣。一旦進入學校,這種掌控力就會體現(xiàn)在方方面面,尤其當孩子失敗的時候。他們已經開始思考因果關系并發(fā)展出一套理論,這些理論就是他們悲觀或樂觀的基礎。

解釋風格

我們對原因的習慣性看法被稱為個人特有的“解釋風格”。解釋風格從兒時開始發(fā)展,如果未經干預,就會保持一輩子。容易抑郁的孩子會認為壞事情發(fā)生在他身上的原因是會永久存在的,會不停地發(fā)生,因此悲觀的孩子認為壞事是來自自身個性上的缺點,樂觀的孩子則認為壞事是心情及其他短暫、可改變的狀態(tài);而好事則被樂觀的孩子歸為自身具有的特性和能力。

因此我們需要改進孩子的解釋風格,第一個目標要確定他負起了實際的責任;第二個目標是讓孩子責怪行為本身而非普遍性自責(普遍性自責就是責怪自身個性而非某一特定行為)。

反映在父母對孩子的批評上,應該以樂觀的解釋風格來批評孩子。任何時候都要著重于特定及暫時性的個人原因,避免責怪孩子的個性或能力。

女兒積極嘗試的過程中也會伴隨失敗。我們認為成功或失敗都只是一種可能性,這個時候家長的態(tài)度就非常重要。既然失敗的結果已無法改變,那么總結經驗幫助下次取得成功才是最重要的。此時家長要客觀公正地分析,避免陷入情緒對孩子的個性進行批評,多運用“成長性思維”給孩子切實可行的指導建議;成功后也要多引導孩子總結成功的原因,目的在于強化孩子對自身優(yōu)勢的認可,從而增強自信心。長期下來就會形成一種積極的解釋風格。

因此女兒很少畏懼失敗也很少自責,總是聚焦在下次如何更好。雖然多次失敗也會氣餒,但是她總會慢慢平復,修復情緒從不放棄。

記得有一次女兒參加羽毛球比賽,由于缺乏比賽經驗,一上場就連輸兩局,此時她情緒有些低落。這時我們立刻對她進行了安撫,既沒有刻意強調輸贏,也沒有特別關注她的情緒。我們先讓她復盤比賽,找出不足。當她的關注點不糾結在自責上時,情緒很快平靜下來,認為現(xiàn)在輸球并不意味著失敗,就當是一次練習,目的是為了找出不足盡快彌補。我們馬上進行了戰(zhàn)術調整,女兒又再次信心滿滿地走上賽場。在一次次失敗-總結-再失敗之后,女兒終于用最后的一次成功終結了先前的所有失敗。事后想想如果我們當時太關注失敗,導致女兒自責、自我懷疑,那么她就不會用積極的心態(tài)努力戰(zhàn)勝對手了。

反駁

對不切實際的解釋最有效的挑戰(zhàn)工具就是自我反駁。揭示出你的想法的不正確性,并向自己證明你的想法是夸大其詞或是根本錯誤的。

要消除悲觀,必須將自己對自身的看法視為可質疑的目標,不要盲目地接受對自己的侮辱。

樂觀性思維的主要技術就是反駁:

第一個技能被稱為“捕捉思維”。即在你感受最難過的時候,要嘗試指認出閃過腦海里的那些想法,這些想法雖然不太能被感知到,但會嚴重影響你的情緒與行為。

第二個對這些自動思維進行“評估”。也就是說,要明白對自己所說的話未必是正確的。

第三個在壞事情發(fā)生時找出“更正確的解釋”,來挑戰(zhàn)自己的自動思維。

第四個化解災難性的思維。學會如何正確地評估最害怕的事情發(fā)生的可能性,能夠將精力用來改正問題,而不是處于不真實的恐懼幻想中。

反駁也好,批判性思維也罷,我認為都是一種多角度看待事物的方式。生活中我和女兒始終保持很好的溝通,對于分歧能夠心平氣和地討論,找出問題比保住面子更重要。反駁恰恰是孩子能夠客觀公正地批判思考自己的一種表現(xiàn)。如果僅僅是自責而不分析背后真正的原因,不僅不會解決問題,反而會帶來新的問題。

有段時間女兒視力下降明顯,我猜是因為她最近沉迷手機,于是決定讓她停用一段時間,理由是“你天天拿著手機不放”。面對我“證據(jù)確鑿”的“指控”,女兒反倒冷靜為自己辯護,她說“媽媽,首先我不是天天看手機,我只有周末才看,其次我一天只看兩次,每次只看半小時?!笔潞笃届o下來想想不無道理,大概當時自己不夠冷靜,才隨口說出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,但卻不是視力下降的根因。如果女兒當時不進行反駁,而是被我的想法干擾,產生畏懼或自責情緒,就會影響她的判斷力,從而影響我們去尋找視力下降的真正原因。

樂觀、興趣和習慣是最重要的兒童教育目標。

沒有濃厚的興趣就沒有成長的動力;沒有良好的習慣,就沒有成長的保障;而興趣與習慣都離不開樂觀這個基礎。孩子是否樂觀是教育成敗的根本標志。

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不可逆的,因此為人父母需要學習。如果在育兒過程中,我們能夠了解一些積極心理學的知識,學會如何正確回應,就會讓養(yǎng)育孩子的結果產生天差地別。

你可以不是一個樂觀的家長,但你可以養(yǎng)育出一個樂觀的孩子。因為只有積極樂觀的人才能收獲幸福。

精彩過往

10歲女孩創(chuàng)作10萬字小說,媽媽分享秘籍:啟蒙期表達力的培養(yǎng)應先于作文能力
 

陪女兒10年看完700本書,不比較、不勉強的閱讀才是快樂的
 

圖片

公眾號:迦糖有益

新浪微博:迦糖有益

藝術和孩子只有一本繪本的距離


回應7 舉報
贊6
收藏10
2年前
我發(fā)現(xiàn)快樂樂觀的人總會有好運的
2年前
毛豆媽媽寶貝 我發(fā)現(xiàn)快樂樂觀的人總會有好運的
因為好運也會被快樂的人吸引??
2年前
我也很樂觀,為什么沒有好運?
2年前
樂觀必須太重要啦?。?BR/>
2年前
說的很對!支持你!
2年前
Yuchen H 說的很對!支持你!
謝謝親的支持!
2年前
迦糖有益 謝謝親的支持!
謝謝親的分享??!
發(fā)布

推薦閱讀

迦糖有益
迦糖有益
20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