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上結論:家長不要插手。要么讓ta自己畫要么讓專業(yè)人士教。
私下請教過兩個美術專業(yè)出身的人都認為兒童不應該模仿,甚至不應該報班。不過他們都補充說要多看優(yōu)秀的作品,提高審美。如果要學畫,應該照著實物而不是別人畫好的去臨摹。
以下是本人在內心并不信服的情況下慢慢被現實教育的過程……并不意味著本人覺得孩子畫得多么出色…實在是前后對比強烈而已…
我家娃過去從來看不出有繪畫天賦,但是很喜歡畫,雖然他畫的在我看來啥都不是。幼兒園大班的時候連涂色都涂不好,以至于我媽都看不下去要上手教了。結果是這樣的:
(5歲半,和外婆一起畫的,主題和輪廓都是外婆的貢獻。不知道你們怎么想,我現在看起來覺得……這樣畫畫意義不大。但當時如果讓我教,不會好到哪去,我相信大部分家長也一樣…)
我的黑歷史是帶著娃臨摹了一張城市風景兒童畫(盡管他還挺喜歡),"你可以自己決定畫什么花紋",我說。而且還是我和他各畫一張!完美符合題目中說的!
然后我就懈怠了,但他還是天天都在畫,挺費時間的,我就琢磨著是不是也稍微正規(guī)點學啊??戳酥?,說是小孩就該自由創(chuàng)作,不要臨摹,還舉了一堆什么名人的例子日本人的書(很遺憾,知乎改版以后我搜不到那個答案了,有耐心的可以自己搜?。?,于是我就沒再管他。不僅如此,我還告訴家里所有人都不要管他。
這是我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之一。
跟知乎上描繪的小孩不同的是,他整整一年只畫了兩樣東西:地圖和公交車。且,不涂顏色?;旧?,他只接受用藍色鉛筆畫畫。
為什么是這兩樣呢?因為公交車是他最大的愛好,我家人每周帶他坐公交車到終點站然后坐回來。而平時要上幼兒園怎么辦?用畫畫寄托感情…
那個時候的畫作是這樣的
(車身是他取的公交公司名字,我給馬賽克了。這是他的秘密)
我心想:就當這孩子在玩吧,培養(yǎng)是別想了,書上什么隨便發(fā)揮,保護寶貴的想象力都是騙人的…
然后禁不住我媽的催促,把他送到一個繪畫班,第一天拿回來的作業(yè)是這樣的
(六歲半,第一次繪畫課)
老師!您一定幫了忙吧!
然后我一琢磨,這悉尼歌劇院方方正正的,也跟他的公交車差不多,又可以用他最愛的藍色,不足為奇嘛。
但是畫這樣的可以秀朋友圈??!于是我就交錢報名了。
才隔了一個月,幼兒園畢業(yè)旅行,他們去寫生,當時有個美院畢業(yè)生在戶外指導他們,家長全部被趕到教室里聽畢業(yè)祝福。
然后他就畫了一幅這樣的:
(六歲半,手邊沒有清晰版的了只好在老師拍的遠景照里截了一張)
需要說明的是這次老師肯定沒幫忙,因為參加畢業(yè)旅行的上百個小朋友,只有他一個人畫了這樣的幾根枝條。其余絕大部分小朋友畫的是幾棵大樹幾朵小花,有的還自己加座房子。唯一看到獨辟蹊徑的是畫了好大一團黑乎乎的蘑菇…
等我去接小孩的時候,美院畢業(yè)生看見我們拿了畫要走,趕緊趕上來問,你們學過畫畫嗎,他畫得太好了!我要他們做的就是細節(jié)的寫生,不是幾棵樹,只有他完全照做了。而且明暗和構圖都特別棒!反反復復說了好幾遍。
這時我才意識到,他只用了一種顏色和水,就表現出了光影…
好吧,可是一回家,他還是一有空就畫公交車??!比上美術課的時間長多了!有時候飯都不吃非要畫完兩張…
然而誰讓專業(yè)人士和知乎都這么說呢?咱也不打算靠賣畫為生,何必要求太高。再說我們沒專門安排畫畫時間,人家自由活動時間什么都不玩光惦記畫畫,難道還能攔著?
于是我給買了一整盒一模一樣的藍色鉛筆(感謝某寶,可以買單色),以及好幾包八開素描紙。愛畫就畫!紙筆錢老娘還出得起!
雖然我并不管孩子如何畫,畫什么,但是我一定會表現出對他的畫作的興趣,他總會很積極地講給大人聽,哪怕他所做的只是給車加上了一條編號,或是多了一根排氣管。如果他要我?guī)退嫞冶囟砥鹨粡埣?,讓他自己決定怎么運用到自己的畫中(這種情況非常少)
慢慢的,有些東西開始不一樣了。比如更豐富的細節(jié):
更全面的角度:
更復雜的敘事:
以及,如果你們覺得應該看到什么就能畫出來…
(七歲,英語課作業(yè)展示,照著照片畫)
如果你們覺得應該表達自己的想法…
(七歲,為了多畫畫畫了三個季節(jié))
最近旅游的時候,他還受到某些設計的觸動,說給了他畫畫的靈感…
這是繪畫班的功勞嗎?我看未必,因為他畫得最多的還是各種車、船、飛機。而且繪畫班教的內容越來越多是老師的想法體現……
(班上幾個小朋友畫得都差不多,因為故事是老師編的,構圖是老師指導的,每個人物怎么畫也告訴了)
如果說繪畫班起了什么作用,那大概是開闊了他的眼界,讓他知道還可以有這么多表達的方式。但他在學校美術課和課外美術班都沒有表現得特別出色。
反倒是看他成打的公交車畫稿,可以看到他一點點成長的過程,看到不斷的試驗和修正。有趣的是,我們從沒想過要讓他臨摹別人畫的公交車!(除了"我的黑歷史")所以,他才能畫出這種從沒人見過,但在他想象中栩栩如生的車(兩個不同方向都有駕駛室):
想想看,如果是大人匆匆忙忙地去引導,去教怎么畫,他還能得到這一年多的成長嗎?能在最后做出這樣的創(chuàng)作嗎?正因這種長期主動的觀察和實踐,他在這一個主題所達到的深度,早已超越了很多成年人。你們知道側面看的時候,公交車的雨刷是怎樣的嗎?圖中唯一的一塊用黑色鉛筆畫的就是它。
而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是可以遷移的。例如下面這幅:
(七歲半,旅行見聞)
他觀察到了船頭的弧線,樓梯的位置,頂樓的陽臺,船舷的防撞輪胎,甚至吃水刻度和船的排水口(右下角黑乎乎的那個,而且特意在黑中加了一點綠)。
還有,這幅畫是回家后而不是現場畫的。
身為一個外行媽媽,我也不知道如何評價藝術水平。但是如果僅僅要達到題主所希望達到的效果,我的答案已經很明確了。
最后夾帶一點免責聲明和私貨。
我自認假如再生一個孩子,也無法復制現在這個娃的"成功",因為每個人生來就是不一樣的。也許另一個孩子迷戀的就是色彩表達而不是對實物的逼近。也許對于藝術而言,獨特的表達才是最重要的,而“畫得像”只是一種平凡的技能。
我也認為脫離教育孩子的整體理念和環(huán)境,單單討論藝術引導,是不實際的。因為藝術不同于技術,它直達心靈。甚至它可能在不同人那里是無法流通的。例如,我至今不知道梵高的向日葵好在哪里。我相信在他出名前(即:還沒死的時候),也沒幾個人知道。
有句話說:"如果想讓人們造船,不要教他們來撿木頭,而是教他們向往大海"。您的孩子向往的是什么呢?您允許ta向往了嗎?
我的經驗是:1)先不斷積累(看、聽等方式輸入);2)在積累過程中可適當引導(如和孩子一起創(chuàng)編與自己的生活相關的故事等趣味游戲);3)發(fā)現孩子有輸出(自己創(chuàng)作和表達)的欲望時及時加以鼓勵。以我家為例,輸入階段是完全自由的大量閱讀和隨心所欲的涂鴉;引導過程是投其所好,和孩子合作一起胡編亂造各種異想天開荒誕不經的故事,如早上刷牙就編牙斑菌《斑斑和花花的故事》,每天一集,永不重復;送孩子上學路上一起編《上學路上歷險記》,穿過一個花壇把它描述成什么”魔法叢林”,路過某個房子說成什么“國王城堡”,反正是極盡各種夸張刺激的編造,所以上學路上孩子經常笑得前仰后合。這樣日積月累,孩子自然會有躍躍欲試自我表達的沖動,也就是到了輸出階段,比如我家孩子會自編一些故事,自創(chuàng)一些繪本。此時父母的任務就是正向鼓勵,比如將她的故事錄下上傳到網絡電臺;將她講解自己繪本的過程錄下與其它小朋友分享。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創(chuàng)作作品,而且也可以愉悅和造福其他人,從而在自我的價值實現中更增加了她去學習和創(chuàng)作的動力!
總而言之,個人認為真正的小朋友的創(chuàng)作是TA的一種自我表達,需要有積累,有引導,有鼓勵,不需要過多干涉,而是水到渠成的過程。